会议专题

中国南方典型鱼类中六溴环十二烷的浓度分布及人体食用暴露风险

  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s. HBCDs)是常用的溴代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retardants, BFRs)之一,年需求量在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biphenyl ethers, PBDEs和四溴双酚A, TBBPA)之后,是应用最广的环脂类溴代阻燃剂,被广泛用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室内装潢纺织品和电子产品等领域。与目前研究较广的PBDEs类似,它也是一种添加型溴代阻燃剂,可在其 生产、使用及废弃的各个环节进入周围环境,同时它也具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pollutants, POPs)的一些特征,具有在环境中长距离迁移以及随食物链富集的能力。随着PBDEs中五溴联苯醚与八溴联苯醚相继在欧盟及美国被禁用,HBCDs 越来越多地以这些物质替代品的形式被应用,其产量的升高,与一些文献报道中其浓度水平随年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是相符的。目前环境领域中HBCDs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在各种环境介质尤其是生物体中的浓度水平、以及其同分异构体生物富集能力的差异等方面。本研究选取中国南方典型食用鱼,分析其体内HBCDs 浓度水平及同分异构体构成,并探讨了其浓度与一些鱼体生理指标的相关性,最终根据人体每天对鱼类食物的平均摄入量估算并评价人体暴露于HBCDs的风险。

六溴环十二烷 浓度分布 暴露风险 食品安全

向楠 孟祥周 段艳平 陈玲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国内会议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

中文

307-309

2011-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