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燃料输送和CO2输送一体网络的建模及评价

能源动力系统的CO2减排问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从能量运输、利用与CO2控制的综合角度,本文首次建立了资源、能源、与CO2控制一体化运输网络模型,分析了运输距离、燃料能量密度及碳排放属性对一体化网络性能的影响,讨论了能源网络中资源开采地、能源用户终端和CO2汇的匹配关系。研究表明,当燃料的单位质量含碳量与热值之比大于0.033(kg/MJ)时,若能源开采基地到CO2汇的距离小于等于用户终端到CO2汇的距离时,将化石燃料就地转化成清洁能源(如电力和甲醇)后再运输到用户终端,可以有效地减少运输成本和能耗。通过综合考虑能源运输、利用与CO2减排,合理匹配资源基地、终端用户与CO2埋存地,能够有效地提高高热值富碳燃料(如煤)的利用效率并降低能源及CO2运输成本。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实现我国资源开发、能源利用与CO2控制的协同提供了新的思路。

燃料输送 网络模型 能源利用 CO2输送

李胜 金红光 高林 张筱松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19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190

国内会议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2009年学术会议

大连

中文

1-8

2009-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