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小江流域岩溶地下水勘查物探方法的应用
总结了泸西小江流域岩溶地下水勘查中电测深、核磁共振及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应用效果,得出泸西岩溶盆地上游岩溶发育方向不明显,下游岩溶发育方向显著,并与构造密切相关.盆地上游为高阻低极化异常区,含水层视电阻率(ps)参数曲线表现为缓升段,视极化率(Ms)、半衰时(St)等参数异常不明显.盆地下游为低阻高极化异常区,含水层Ps参数曲线同样表现为上升的缓倾段,视极化率等参数曲线有明显的高值异常,Ms >2%,St> 1000ms,激发比J>1%,参数Z>4000ms.核磁共振(NMR)信号的衰减时间100~200ms,含水量1.4%~6%是含水层的反映.高密度电阻率异常(ps)在破碎含水灰岩区一般为100~400Ω·m.查明了坝心泉点至皮家寨泉点地下水径流管道共4条,呈南北向展布,其中3条由北向南汇集于皮家寨泉点.18线以南岩石较完整,是束流调压壅水工程理想之地.
小江流域 岩溶 地下水 物探方法
李丽辉 汤绍华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昆明 650051 云南地矿局物化探队,云南宜良 652100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612-619
2007-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