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农民群体与近代武进乡村社会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为灿烂文明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农业的经营者农民不仅直接参与了华夏文明的创造过程,其自身还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其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带有深刻的阶级局限性.近代以前,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长期保持高度稳定,农民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也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门洞开,沿海沿江出现了一批开埠通商城市,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与文化渗透不断加剧,传统社会中不稳定因素与日俱增.本文所要聚焦的常州府武进县,近代以来国内冲突与东西方冲突接踵而至,正是这种剧烈动荡的时代与充满变数的空间,为观察农民--这一传统社会中最主要的社会群体,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空背景.

农民群体 常州府武进县 乡村社会

曾京京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国内会议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

南京

中文

115-129

2002-12-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