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硅的低合金超高强度贝氏体钢冲击能的提高
对系列低碳、超高强度贝氏体钢(LUHSBS),通过谨慎地使用硅、锰和镍等合金元素并有效地控制相变温度、冷却与回火参数,其强韧性结合良好,又冲击能(AKV≥185J)与早期同强度(>1500MPa)的高级马氏体钢23MnNiCrMo相比提高三倍以上.强度与韧性增强的根本原因在于贝氏体铁素体(BF)中含碳量增加、亚板条细化以及存在薄膜状的残余奥氏体(AR).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分析证实:钢中根本不存在块状AR区.事实上,这种块状奥氏体本身不稳定并会显著降低钢的冲击能.不仅亚板条被超细化,而且超细品粒的平均尺寸小于20nm以及切变单元的平均厚度约为1.6nm.这种显微组织的细化、BF中间隙碳原子的富化以及位错密度、AR体积分数的增加是影响抗拉强度、AR稳定性和冲击能的主要因素.此外,对强度与韧性改善的物理机制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低合金 高强度 贝氏体钢 抗冲击性 合金元素 相变 影响分析
高宽 王六定 陈景东 施易军 陈国栋
国内会议
桂林
中文
137-145
200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