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再论杨允奎估算特殊配合力效应的简便方法

根据Sprague和Tatum(1942)提出的配合力概念,定义的两种配合力概念(即一般配合力gi和特殊配合力sij)可用统计模型xij=μ+gi+gj+sij+eij表示,不考虑eij,则sij为xij偏离μ+gi+gj之差;杨永奎(965)在其遗稿<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遗传研究初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一种计算特殊配合力效应的简便方法(以下简称杨氏简法),杨氏定义的sij为xij偏离中亲值MP之差,即s”ij=xij-1/2((x)i·+(x)·j)=sij+1/2(gi+gj),表明杨氏所定义的特殊配合力s”ij与Sprague等所定义的特殊配合力sij之差是由于表示这两种离差的原点不同所致.根据Sprague等的定义,GCA是指一个纯育亲本在一系列杂交组合中的平均产量或其它性状表现,而SCA力则是指某一特定F1组合的实测值与其由双亲GCA得到的预测值之差,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因而,定义特殊配合力时所确定的原点应遵从遗传学法则.生物世代相传的是基因而非基因型,但Sprague等定义sij所依据的gi=(x)i·-μ和gj=(x)·j-μ,均属基因型值之差,相反,杨氏根据杂种优势概念(即任一杂交组合F1平均值与与双亲平均值之差)所定义的s”(ij)则是以1/2gi和1/2gj分别表示配子i和j在结合子中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结合子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则为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于是,杨氏的公式可写成xij=μ+g”i+g”j+s”ij.因为g”i=1/2gi,g”j=1/2gj,s”ij=sij+1/2(gi+gj),所以xij=μ+1/2gi+1/2gj+”sij+1/2(gi+gj)”=μ+gi+gj+sij,表明xij的总遗传效应,杨氏的与Sprague等所定义的完全相同.由于Sprague等的遗传假设不明确,所定原点不当,因而夸大了GCA而降低了SCA,不能真实地反应杂种优势.而杨氏所定义的特殊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完全一致,具有明确的的传理论基础.估算配合力效应除按照Sprague等的定义直接计算外,目前国内外广为采用的仍多为Griffing(1956)所提出的四种双列杂交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μ)、(g)i、(g)j和(s)j.运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这两种计算方法与杨氏简法估算结果的异同及其相互间的代数关系,对于Griffing双列杂交试验的方法3和方法4,三种不同方法估算配合力效应值可以相互转换:g”i=1/2gi=P-2/2(P-1)(g)i,s”ij=sij+1/2(gi+gj)=(s)ij+P/2(p-1)((g)i+(g)j)gi=P-2/P-1(g)i=2g”i,sij=(s)ij+1/P-1((g)i+(g)j)=s”ij-g”i-g”j(g)i=P-1/P-2gi=2(P-1)/P-2g”i,(s)ij=sij-1/P-2(gi+gj)=s”ij-P/P-2(g”i+g”j)用两个实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各种方法配合实际资料的吻合程度进行比较,证实杨氏简法不仅具有正确的遗传理论基础,而且计算简便,切合育种实践.

双列杂交 特殊配合力 估算方法 数量遗传学

吴元奇 潘光堂 荣廷昭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四川雅安,625014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全国动植物数量遗传学学术研讨会

南京

中文

8

2005-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