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道林·格雷的画像》在中国:郁达夫艺术观的自我辩护及选择性接受

  1922年,郁达夫在《创造》创刊号上译介了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序言,题为《淮尔特著杜莲格来序文》,这是此作品首次在中国译介。分析郁达夫的翻译观可发现,他的翻译活动主要用于为个人的文学创作服务。此外,在郁达夫译序前后,其创作的《沉沦》在国内引起了剧烈争论,综合以上两点,基于郁达夫创作观中对唯美主义、颓废派思想的吸收,可以得出,这次译序是郁达夫为《沉沦》表现出的艺术观讲行的我辩护,诱露出强烈的主观情绪,客观上为创造社的文学活动奠定理论基础,但也体现出郁达夫对王尔德的创作观进行了选择性接受及浅化处理。透过这一译介行为的选择性接受,深层体现的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在宏大叙事、主流时代话语下,同时存在着的个人的、被遮蔽的文学话语。主流与支流文学,共同构成了多元复杂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道林·格雷的画像》 郁达夫 译介 选择性接受

刘雨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国内会议

2018第二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

大连

中文

471-474

2018-09-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