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肢体偏瘫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成像技术,以健康受试者和缺血性中风患者为研究载体,从低频振幅(ALFF)的角度揭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肢体偏瘫的中枢机制,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科学的可视化依据. 方法:采用BOLD-f MRI成像技术,以10例缺血性中风肢体偏瘫患者和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10例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运用ALFF方法观察与正常组对照针刺治疗前后缺血性中风肢体偏瘫患者的脑区活动情况,运用RSET1.8软件进行双样本t检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缺血性中风组治疗前与健康组对照,多个脑功能区ALFF存在差异,治疗后基底节区及中央前后回、额上回、额中回、颞中回、楔前叶等运动支配区域ALFF发生动态变化. 结论:静息状态下缺血性中风患者脑功能区存在异常,尾状核、壳核、苍白球是缺血性中风患者运动功能损害的主要脑区,而中央前后回、额上回、额中回、颞中回、楔前叶等是对中风后脑功能重组和代偿发挥作用的关键区域,也是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重点调控区域,可能是针灸治疗取得疗效的内在机制.
缺血性中风 肢体偏瘫 针刺治疗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临床疗效
丁彩霞 胡丹 张兰坤 盛蕾 李传游 姜寒 张晓浩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17
国内会议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中医脑病大师论坛与学术交流大会
河南开封
中文
615-618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