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系统萎缩1例

多系统萎缩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多部位进行性萎缩的变性疾病或综合征.病理上主要累积纹状体黑质系统(纹状体黑质变性)、橄榄脑桥小脑系统(橄榄脑桥小脑萎缩)和自主神经系统等.其发病率低,临床症状多样,目前无确切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缓解部分症状.多系统萎缩为散发性、进行性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症状多样,中医学并无对应病名。目前中医暂无多系统萎缩的病名,但根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喑痱”“眩晕”“虚劳”等范畴。本患者中年女性,年高肾精亏虚,髓海不足,无以充盈于脑,且平素体质亏虚,损伤肾精肾气,阴精亏虚,可致髓海空虚,发为眩晕,正如《灵枢》:“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倦怠安卧。”经络空虚,则见饮水呛咳,言语謇涩,口角、手、足麻木;肾精不固,则见小便失禁;结合四诊,诊为中医眩晕病之气血亏虚,伴有肾精不足,属虚证,病位在脑窍,责之肝脾肾。方药中太子参、白术补益脾气,茯苓、炙甘草、麦芽、鸡内金健脾和胃,佩兰、白扁豆、豆蔻、薏苡仁健脾化湿,桑枝、木瓜、丝瓜络、地龙通经活络,牛膝、红花活血化瘀,桃仁、杏仁润肠通便,枳实、莱菔子、紫苏梗行气,茯神、首乌藤、合欢花安神,石菖蒲、远志、郁金化痰开窍。同时行针灸治疗,取主穴百会、足三里、气海、血海以补养气血,配以廉泉、夹廉泉以开窍、双侧(臂臚、手五里、曲池、手三里、外关、支沟、梁丘、阳陵泉、阴陵泉、太溪)以加强气血循环。针药并用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雷火灸于气海、关元穴位,可补虚强身,调理气血,研究表明,其对小便频数有很好疗效。在中医外治法的基础上,配合中成药舒血宁、参麦,西药脑苷肌肽静点。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系统萎缩可有效缓解部分症状,解除患者痛苦。

多系统萎缩 中西医结合 临床治疗 疗效评价

姜瑾

国内会议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中医脑病大师论坛与学术交流大会

河南开封

中文

712-712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