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son病与认知障碍
Wilson病历史迁延Wilson病于1912年由一位美国出生的英国神经病学家首次报道.他描述一种疾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与此同时伴有进展性加重的肝硬化,这也就是后来所知晓的肝豆状核变性,为了纪念他报道这个疾病,故以Wilson的名字来命名肝豆状核变性.在Wilson的描述中,1902年,Kayser发现角膜色素环,后人就以Kayser环来命名.Wilson描述的疾病特点是青少年发病居多,最初临床表现是肌张力障碍;而1883年Westpahl就有报道类似的疾病,且发病年龄相似,临床表现为假性硬化症,症状主要是震颤和构音障碍.WD的认知损害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此综述总结了WD的临床表现和WD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分型、中西医研究的数篇文献资料。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功能影像学的飞速发展,结合神经心理学的量表测量,WD患者的认知障碍的中西医发病机制逐渐变得明确,但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智商、记忆商等宏观层面的研究,偶尔的对记忆障碍的研究也集中在工作记忆的研究上。本人的前期研究中,已经证实了WD的前瞻性记忆损害与基底神经节之间密切相关,且与功能磁共振有着一定的关联。由于WD是一种可治疗的神经变性疾病,正规的驱铜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Wilson病 认知障碍 发病机制 诊断技术 临床治疗
董婷 杨文明 汪瀚 董文文 黄鹏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
国内会议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中医脑病大师论坛与学术交流大会
河南开封
中文
747-754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