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系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主要以记忆、认知、言语、性格、行为、判断、注意力及逻辑推理等方面的障碍为主要表现.血管性痴呆在中医属癫疾、郁证、文痴、善忘等范畴,多突然发病,病程常呈阶梯式发展,存在斑片状认知损害,是老年期痴呆的常见类型之一.近年来,除注重病因病机和临床研究外,还运用现代实验手段,通过对痴呆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来进一步揭示中医药和针灸治疗VD取得较好疗效的作用机制,这为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走向世界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针灸VD模型动物行为学的影响通过观察针灸对模型动物行为学的影响,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朱氏等通过穿梭箱的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针刺百会、大椎穴可缩短大鼠的电击次数和时间,认为针刺可以明显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张氏等用三Y型迷宫箱证实,VD大鼠所需电击次数较对照大鼠明显增加。赵建新等采用电针VD小鼠肾俞、膈俞和百合穴,可降低MDA含量,具有抗自由基损伤作用,还能明显改善缺血缺氧和抗脑水肿作用。黄春元等取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额中线、颞顶线的头针,并测量其过氧化酶歧化物、丙二醛含量,取出双侧海马测量其乙酰胆碱酯酶和生长抑素含量。结论是头针疗法能改善VD大鼠行为记忆能力,并改善海马区大量神经元多种神经递质指标,为其有效性提供实验依据。

血管性痴呆 发病机制 中医治疗 临床疗效

殷晓莉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

国内会议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中医脑病大师论坛与学术交流大会

河南开封

中文

806-812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