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眼针分区法治疗肝火上炎型眩晕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眼针”八区八穴”分区法和”八区十三穴”分区法治疗肝火上炎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比较其疗效差异. 方法:收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肝火上炎型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在基础治疗方案上,分别采用”八区八穴”法和”八区十三穴”法给予眼针治疗,不行针,针刺20min,14天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治疗结束分别对两组患者的TCD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临床总体疗效作以评估,并统计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BA、LvA、RVA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所改善,且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虽两组间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数值上八区八穴组治疗后要优于八区十三穴组.两组临床总体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八区八穴组中痊愈和显效的患者居多. 结论:八区八穴法对于肝火上炎型眩晕的治疗作用略优于八区十三穴法.

肝火上炎型眩晕 眼针疗法 穴位选择 临床疗效

裴莹 海英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辽宁沈阳,110032

国内会议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中医脑病大师论坛与学术交流大会

河南开封

中文

123-125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