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西学汉籍”的影印与域外汉籍的回归--评《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
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中学西传造就了近世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东西方的往来还复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史.以布道宣教为己任的传教士成为此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承载者,他们写就了数量可观的中西文文献,加之中国奉教、友教、反教之士的涉教文献,其煌煌大观堪比入华佛教典籍.这些文献距今足有三四百年,泛黄书纸演绎的是中西文化互识、耶儒义理互动的鲜活历史.即便今日而观,其内容仍扣人心弦,引入深思.梵蒂冈图书馆典藏有相当可观的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它可与徐家汇藏书楼、法国国家图书馆以及耶稣会罗马档案馆等量齐观、比肩而立.新近出版的《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第一辑)向世人呈现了它的典藏瑰宝,这批汉籍的回归与面世势必将对明清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以及近世以还的全球史研究大有裨益.
古书籍 影印工作 域外汉籍 文化交流
代国庆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117-125
2016-06-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