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应对微气候条件下寒地校园空间布局思考--以长春师范大学新校区为例

校园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校园空间布局与公共空间的规划中,不仅要满足高等学校进行科学研究与培养人才的需求,更要通过合理的功能组织,达到校园流线合理、减少人流拥挤的目的,满足师生的学习生活需求.本文从寒地城市的微气候出发,对寒地大学校园规划与微气候的关系进行梳理,选择对寒地校园规划布局影响较大的风环境与光环境,通过PHOENICS风环境模拟软件,进行主动适应风环境的寒地校园空间布局推演,通过对建筑组合以及校园空间布局多模式进行模拟,最终得出,建筑组合的院落化与校园的紧凑混合式布局模式,能有效应对冬季寒风.通过日照分析软件,探寻最佳的公共空间组织,以此指导长春师范大学新校区的公共空间布局.探讨总结出为应对寒地独特的微气候条件下,主动适应风环境的校园空间布局到被动选适应光环境的寒地校园公共空间组织的规划设计经验.

校园规划 空间布局 微气候条件 寒冷地区

吴左宾 王震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国内会议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重庆

中文

1-8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