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秸秆对低温热解修复土壤中汞赋存形态的影响研究
本研究利用低温热解技术对重度汞污染农田士壤进行修复,以修复前土壤为对照,将腐熟秸秆作为外源有机质按不同配比添加入修复前后土壤中,探索修复土壤中汞赋存形态的变化及其生物有效性,为修复土壤的复垦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热解技术主要去除了重度汞污染农田土壤中73.17%的有机结合态汞和57.80%的残渣态汞.添加秸秆后土壤中汞形态转化复杂,总体表现为残渣态汞不断向其他形态的汞发生转化,尤其向有机结合态汞转化明显.与原土相比,实验配比(m土攘∶m秸秆∶m水)为4∶1∶4的土壤中汞的活性明显增强,修复前土壤有效态汞含量增加约5倍,修复后土壤有效态汞含量增加34.769%,而在其他实验配比条件下,修复前土壤有效态汞含量无明显差异,修复后土壤有效态汞含量明显降低51.56%~70.70%.修复土壤中溶解态与可交换态汞主要与有机结合态汞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残渣态汞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土壤污染 低温热解 汞赋存形态 农作物秸秆
余志 张军方 瞿丽雅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贵州贵阳550023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3011-3017
2019-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