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乌梅丸治疗眼科病证个案疗效观察

乌梅丸为张仲景所创,原方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可见本方是专为蛔厥所设,治疗脾肾虚寒、寒中蕴热所致的蛔虫内扰,诸药相合,使得”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眼科病证多由热引起,因此在治疗中很少使用温热药,而眼科病证虽热证居多,然气血不足、脾肾虚寒、寒中包火、上热下寒等寒热错杂的眼病患者在临床中也不在少数,于寒热错杂时灵活运用乌梅丸,也可收到较好疗效。乌梅丸由乌梅、细辛、附子、桂枝、人参、黄柏、黄连、干姜、当归、蜀椒组成。从其方义上可见本方具有寒热并用、攻补兼施、酸苦合用的特点:乌梅味酸,黄连苦寒,酸苦合用既能柔肝止痛,又能清热燥湿,两者相配,酸苦泻热;黄连、黄柏苦寒,又以干姜、附子、蜀椒之辛温制约连柏之苦寒,可谓寒热并用;于多味祛邪药中加入人参、当归以调理气血,有攻补兼施之意。

眼科病证 乌梅丸 临床药理 疗效评价

滕月 张丽霞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104000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第三次京津冀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

北京

中文

1270-1271

2017-08-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