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氢骆驼蓬1-(4-甲氧基)苯基-9-丁基-β-咔啉衍生物体内抗细粒棘球蚴药效学研究
目的:针对进一步提高去氢骆驼蓬碱及其衍生物的抗细粒棘球蚴活性的目标,寻找和发现高效的新型抗包虫创新药物,本文以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抗包虫活性的去氢骆驼蓬碱的化学结构为基础,对β-咔啉环1、9结构位点进行结构修饰,设计衍生物1-(4-甲氧基)苯基-9-丁基-β-咔啉,本文对衍生物进行体内抗包虫活性筛选,发现具有良好抗包虫活性的化合物. 方法:通过昆明白雌性小鼠腹腔注射细粒棘球蚴囊泡制备包虫病动物模型,4个月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双阳性药组(阿苯达唑、去氢骆驼蓬碱)及衍生物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14d后观察包虫病小鼠的囊湿重、抑囊率、囊泡超微结构及HE染色后囊泡、肝脏病理变化. 结果:不同剂量衍生物均可抑制包虫病小鼠体内囊泡的生长,囊湿重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与ABZ组和H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衍生物高剂量的抑制作用较强,抑囊率达73.56%,与阿苯达唑相当.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衍生物除生发层结构疏松,微毛相对减少,角质层疏松、间隙变宽外,还能破坏细胞核,导致细胞裂解、核仁消失.HE染色结果显示,衍生物组均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肝脏组织中炎细胞浸润情况. 结论: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对体内原头蚴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衍生物1-(4-甲氧基)苯基-9-丁基-β-咔啉是具有良好抗细粒棘球蚴的先导化合物,本研究结果为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抗包虫病新药研发奠定基础.
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 化学结构 抗包虫活性 药效评价
陈蓓 高惠静 赵军 王建华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乌鲁木齐 830011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90-95
2017-1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