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例恶性肿瘤患者UGT1A1*6、UGT1A1*28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和分析
目的:检测和分析恶性肿瘤患者UGT1A1*6、UGT1A1*28基因多态性. 方法:收集171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标本,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对UGT1A1*6、UGT1A1*28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基因多态性频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71例恶性肿瘤患者中,UGT1A1*6基因多态性为野生型G/G占比61.4%、杂合型G/A占比33.9%、突变纯合型AA占比4.7%;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为野生型TA6/TA6占比76.6%、杂合型TA6/TA7占比21.6%、突变纯合型TA7/TA7占比1.8%;UGT1A1*6和*28基因多态性为野生型G/G且TA6/TA6占比42.2%,单点变异型G/G且TA6/TA7占比14.0%、G/A且TA6/TA6占比25.7%,双点变异型G/G且TA7/TA7占比1.2%、G/A且TA6/TA7占比7.6%、A/A且TA6/TA6占比4.7%,三点变异型G/A且TA7/TA7占比0.6%.恶性肿瘤患者UGT1A1*6与UGT1A1*28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性别患者之间UGT1A1*6、UGT1A1*28、UGT1A1*6和*28基因型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不同年龄段患者之间UGT1A1*6、UGT1A1*6和*28基因型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结直肠癌、其它恶性肿瘤患者之间UGT1A1*6、UGT1A1*6和*28基因型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不同年龄段患者之间UGT1A1*28基因型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结直肠癌、其它恶性肿瘤患者之间UGT1A1*28基因型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伊立替康时,应联合检测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多态性,同时关注患者的肿瘤类型以及年龄差异.
恶性肿瘤 伊立替康 临床药理 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UGT1A1*6基因 UGT1A1*28基因 基因多态性
杨阳 龚晓斌 柳珂 侯幸赟 黄立峰 张凤 陈万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药学部,上海 200003;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海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药剂科,江苏 徐州 22100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药学部,上海 20000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肿瘤科,上海 200003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1257-1265
2017-1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