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6年保山市农村地区饮用水微生物检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保山市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卫生状况,为进一步提高饮水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集农村集中式供水水样1404份,水样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采用x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分析. 结果:2014—2016年共计采样1404份,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合格率分别为47.51%、52.99%、62.46%、88.82%,微生物检出合格率随年份呈上升趋势;2015年丰水期与枯水期总大肠菌群(x2=40.505,P<0.001)、耐热大肠菌群(x2=38.953,P<0.001)、大肠埃希氏菌(x2=15.321,P<0.001)检出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四个微生物指标合格率高于仅沉淀过滤(P<0.001)、未处理(P<0.001),仅消毒四个微生物指标合格率高于仅沉淀过滤(P<0.001)、未处理(P<0.001);游离氯合格四个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明显高于游离氯不合格. 结论:该市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污染严重,微生物指标受供水期、水样类型、供水方式、消毒效果(游离氯)等多因素影响.农村饮水微生物污染现状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用有效的方式加强净化消毒处理,以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生活饮用水 微生物指标 卫生质量 农村地区
彭佳艳 赵永 郑维斌 王丽 杨小玲
保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保山678000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5
2017-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