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质应对方式在新疆高原高寒地区军人职业紧张
目的:了解新疆高原高寒地区军人的职业倦怠状况,分析特质应对方式在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间的作用,为从应对方式角度干预军人的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驻守在新疆高原高寒地区的某部队531名军人作为调查对象,职业倦怠由中文版职业倦怠问卷(CMBI)评估,职业紧张由工作紧张测量问卷(JSS)评估,特质应对方式由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评估,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按不同人口信息学特征,城市(镇)组成就感降低得分与职业倦怠总分的秩均值高于农村组;独生子女组的情感耗竭得分的秩均值高于非独生子女组(P<0.05),情感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及职业倦怠总分与职业紧张呈正相关(P<0.01),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职业倦怠总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情感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及职业倦怠总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对情感耗竭有影响(P<0.05)的自变量为受教育程度(B=-1.247)、工作压力频度(B=0.128)和工作压力强度(B=0.152),对人格解体有影响(P<0.05)的自变量为组织缺乏强度(B=0.059)和组织缺乏频度(B=0.049),对成就感降低有影响(P<0.05)的自变量为入伍前居住地(B=1.994).对职业倦怠总分有影响(P<0.05)的自变量为军龄(B=-1.254)、入伍前居住地(B=3.017)、工作压力频度(B=0.130)和工作压力强度(B=0.210).对职业倦怠等级有影响(P<0.05)的自变量为军龄(B=-0.244)和工作压力频度(B=0.037).职业紧张对职业倦怠的总效应为0.064,消极应对方式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0.760%. 结论:人口信息学特征影响新疆高原高寒地区军人的职业倦怠状况;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及特质应对方式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的危险性增大关系密切,消极应对方式在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军人群体 职业紧张 特质应对方式 高寒地区
陶宁 张建江 刘继文
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新疆830011 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新疆830011;新疆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实验室,新疆830011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70-176
2017-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