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颈动脉斑块形成与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发生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随着年龄增长,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类脑血管病发生率逐渐增高,动脉粥样硬化作为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越来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特征,颈动脉因其解剖位置固定、表浅,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可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窗口.临床上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及超声检查下是否看到明显回声增强来确定是不是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常规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观察血管形态、结构,观察腔内有无粥样斑块及部位,主要检测动脉内一中膜厚度,粥样斑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回声特点。目前我院超声科确认颈动脉斑块时认为正常IMT值应小于0.8毫米,IMT在0.8至1.5毫米之间为内膜增厚,1.5毫米以上认为斑块形成。如果体检报告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则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颈动脉斑块的出现明显增加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症的危险。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每增加0.1毫米,心肌梗死危险增加10-15%,卒中危险增加13-18%。尤其是超声显示低回声的软斑块即不稳定斑块,更容易脱落导致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 临床生化指标 老年人
于晓雯 韩易 张婷 于方 拓西平
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 200433 上海陆军455医院 200050 宁波市东航部队 315122 青岛市第一疗养院 266071
国内会议
宁波
中文
1-1
2017-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