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腔隙性脑梗死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后合并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符合LI诊断标准的患者135例,参照认知相关神经量表进行评分,筛选出LI中符合VCIND患者76例(VCIND组),在剩余患者中选择认知正常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NC组),对两组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头颈动脉狭窄分级、脑白质病变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上述因素与LI后VCIND的关系.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受教育年限、高血压史、高血压史、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患者的头颈动脉狭窄分级、深部脑白质评分均优于VCIND组(P<0.05).血管狭窄程度为3、4级,深部脑白质病变评分为3分是LI后VCIND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是LI后VCIND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LI后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在执行能力、命名、注意力、抽象能力、延迟回忆能力等方面存在损害,头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程度3级及4级和严重的深部脑白质病变与LI后VCIND患者的认知损害相关.

腔隙性脑梗死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管狭窄程度 深部脑白质病变

何丹 杜磊 马建华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国内会议

中国卒中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7

北京

中文

86-92

2017-06-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