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第二个“溶栓时间窗”理念的建立及在慢性肢体缺血性疾病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传统的观念告诉人们: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后,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药物被有效溶解,这一理念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效果良好.同时这个”一定时间内”被称为溶栓时间窗,因为临床实践已验证:超出该”溶栓时间窗”后的血栓会发生机化,难于溶解.在此笔者将之命名为“第一溶栓时间窗”。那么何谓第二个“溶栓时间窗”呢?确定的理念是:超出第一个“溶栓时间窗”时间后的溶栓。为何要建立第二个“溶栓时间窗”的理念?因为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慢性肢体动脉缺血性疾病中,在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通常伴有血栓形成。一些血管闭塞病例并非是真正全部的管腔闭塞,而是短段的狭窄伴有长段的血栓形成。因此,对该类病人进行有效溶栓可以明显的降低血管腔内处理的强度,减少支架的植入数量,避免不良并发症发生。多年来将理念应用于临床,并获得较好的结果。

慢性肢体动脉缺血性疾病 腔内治疗 溶栓时间窗 临床应用

张福先 罗小云 张昌明 粱刚柱 冯亚平 张欢 刁永鹏 牛鹿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

国内会议

第十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

北京

中文

1-6

2017-05-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