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疗法对肝细胞肝癌辅助治疗作用的荟萃分析
目的: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疗法(CIK)在肝细胞肝癌(HCC)多学科综合治疗中已开始在临床上探索,但其疗效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对关于HCC患者治愈性手段治疗后联合CIK后序疗法的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以期得到更为全面、客观的结论. 方法:以”hepatoeellular carcinoma”及”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为关键词进行临床试验的文献检索,并将无复发生存率(RFS)、无进展生存率(PFS)及总生存率(0S)设为研究终点,进行总体及亚组分析. 结果:纳入的检索结果包括了11项临床试验(共1,187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CIK后序治疗组的RFS,PFS及OS显著高于非CIK后序治疗组(HR0.53,95%CI0.43-0.64,p<0.001for RFS;HR0.54,95%CI0.41-0.73,p<0.0001for PFS;HR0.57,95%CI0.44-0.75,p<0.0001for OS).CIK后序治疗组中,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4+及CD3-CD56+T细胞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CIK后序治疗组(WMD4.07,95%CI2.58-5.56,p<0.0001;WMD3.83,95%CI2.83-4.82,p<0.00001),且两组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 结论:常规有创治疗联合CIK细胞疗法能显著提高HCC患者的预后,尤其是提高RFS及PFS.未来的临床研究应着重于鉴别出在此综合治疗方案中获益的患者,以进一步改善HCC患者的预后.
肝细胞肝癌 杀伤细胞疗法 临床疗效
蔡秀容 李星 汪田甜 董敏 陈展洪 贾昌昌 洪莹芬 林曲 吴祥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内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物治疗中心
国内会议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广东省医学会第一次肿瘤内科学学术会议
广州
中文
179-194
2016-08-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