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与生物被膜相关性研究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它对生长条件要求不高,最适生长温度为是25-30℃,经18-24小时培养可形成圆形,大小不一,边缘不整齐,扁平,隆起,光滑湿润,有金属光泽,且常成融合状态的菌落,琼脂被染成绿色或黄绿色,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菌株约80%-90%产生绿脓素或荧光素,近年来发现无色素变种增多.在血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在SS琼脂培养基上可形成类似沙门菌的菌落.氧化酶阳性,氧化分解葡萄糖,木糖,产酸不产气,液化明胶,还原硝酸盐并产生氮气,吲哚阴性,利用枸橼酸盐,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等,它是引起社区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1862年Luckez最先发现铜绿假单胞菌,1882年Gessard首次成功分离出该细菌,但直到1890年Charrin才确认其致病性.近年来在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生物被膜机制和治厅万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由于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及扩散的发生是多途径、多调节因素的,要想完全探明其中的机制并找到良好的治疗方法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研究人员更深入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难题终将被攻克。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机制 生物被膜 致病性

郭孝兰 李永伟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省中医院

国内会议

首届中原检验医学论坛

郑州

中文

444-450

2016-05-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