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为利奈唑胺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检索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数据库,查找有关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6月,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25篇文献,共计病例4279例,其中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有1335例,血小板减少发生率31.2%.Meta分析结果显示,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为基础血小板值<200×109·L-1(OR=3.64;95%CI=1.60-8.30;P=0.002),体重<50kg(OR=2.44;95%CI=1.79-3.34;P<0.00001),肌酐清除率<30ml·min-1(OR=1.85;95%CI=1.29-2.67;P=0.0009),用药疗程>14天(OR=1.76;95%CI=1.17-2.65;P=0.006)和年龄≥65岁(OR=1.54;95%CI=1.03-2.31;P=0.04). 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高,其危险因素为肾功能重度损害,基础血小板值低,低体重,用药疗程长和高龄.

利奈唑胺 血小板减少 危险因素 合理用药

戈梦佳 陈恳 马青变 翟所迪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药剂科,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药学院 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急诊科,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药剂科,北京 100191

国内会议

2016年北京药学年会

北京

中文

1-11

2016-1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