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例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军队医院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了解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9年~2015年军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系统中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药物ADR/ADE报告930例,对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ADR/ADE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及转归情况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930例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药物ADR/ADE中,男女比例为1.36:1,平均年龄(48.41±24.95)岁;给药途径和药品剂型以静脉给药和注射剂型为主.930例ADR/ADE以糖肽类药物(768例,82.58%)为主,共涉及4个药物品种,万古霉素(554例,58.49%)、利奈唑胺(162例,17.42%)位居前2位.930例ADR/ADE共累及多个系统/器官,994频次,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72频次,47.48%),以万古霉素(340频次,36.56%)为最;其次为血液系统损害(156频次,15.69%),以利奈唑胺(110频次,11.83%)为最. 结论:930例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药物所致的ADR/ADE涉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应用中应加强用药安全风险防范,及时识别并处理ADR/ADE.
抗感染药物 糖肽类 噁唑烷酮类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
王东晓 朱曼 郭代红 赵粟裕 马亮 陈超 赵鹏芝 赵靓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供应中心,北京 100853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8
2016-1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