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产紫青霉MHZ111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炎症是十分常见而重要的基本病理过程,可发生于机体的任何部位和任何组织,人类的大多数疾病常与炎症过程有关.在炎症反应中,巨噬细胞起着重要作用,是体内启动炎症介质产生的中心细胞,其激活时会释放NO、TNF-α等炎症因子以及IL-1β、IL-6等细胞因子”1,2”.真菌中含有多种次生代谢产物,一直以来是新颖结构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为了发现具有抗炎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本课题组从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MHZ111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包括9个杂萜类化合物(1.9),4个二氢异香豆素(10,12.14),3个香豆素(11、15、16)和3个其他类成分(17.19)。其中化合物1.5、10和11为新化合物(图1),通过X-ray单晶衍射、计算ECD等方式确定了绝对构型(图2和3)。利用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筛选出了化合物purpurogenolide B (2)、purpurogenolide C (3)、purpurogenolide D (4)、berkeleyacetal C (6)、3-乙酰氧基6,8-二甲氧基香豆素(11)和vermistatin (17)等6个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制NO释放活性,IC50分别为30.0 ± 1.5、15.5 ± 0.5、8.8 ± 0.1、0.8 ± 0.1、26.5 ± 0.3、52.7 ± 1.3 μΜ”3,4”,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同时,对活性最强化合物berkeleyacetal C (6)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ELISA结果显示,berkeleyacetal C能够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IL-1β、MCP-1和MIP-1α;RT-PCR结果显示其在浓度大于1 μM时能够明显抑制上述炎症因子的基因转录(图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erkeleyacetal C对STAT1/3的磷酸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证明其通过阻断STAT1/3信号通路抑制RAW264.7巨噬细胞活化(图5)。

产紫青霉 化学成分 抗炎作用

孙晶 李珊珊 李军 屠鹏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化学系

国内会议

2016年北京药学年会

北京

中文

1-9,1-22

2016-1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