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百会穴长留针法对缺血性学习记忆障碍大鼠行为学及BDNF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百会穴长留针法对拟缺血性学习记忆障碍大鼠行为学和BDNF及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 方法:32只3-6月龄正常智力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及百会穴长留针组.采用反复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制备学习记忆障碍模型,造模1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学习获得实验,20d后进行记忆保持实验,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 结果:(1)造模结束后,与正常组相比各组寻找平台潜伏期、游泳距离均高于正常组(P<0.01);平台停留时间低于正常组(P<0.05).(2)干预结束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刺及药物组寻找平台潜伏期、游泳距离减少(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百会长留针组寻找平台潜伏期与药物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3)海马CA1区的BDNF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与各组表达强度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干预组BDNF的相对表达量有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百会长留针组与药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CA1区trkB受体的表达与BDNF相一致. 结论:百会长留针法能够改善缺血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与上调BDNF及受体trkB的表达有关.

缺血性学习记忆障碍 百会穴 长留针 行为学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何娇君 彭天强 夏美霞 陈华德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05;浙江医院,杭州310013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05

国内会议

2017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暨2017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7

2017-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