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cm宽体探测器全胸轴扫模式在胸痛三联检查中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使用16cm宽体探测器两个连续轴位扫描一次完成胸痛三联检查的可行性. 方法:前瞻性连续选择我院40例行胸痛三联受检者,随机分为两个连续轴位单次扫描组(A组,20例)和常规三次扫描组(B组,20例).两组均使用对比剂追踪技术(bolus tracking),阈值触发.A组采用两个连续心脏轴扫模式一次完成肺动脉、冠状动脉及胸主动脉的扫描.B组首先螺旋扫描肺动脉,扫描结束8~9秒后,分别采用心脏轴扫模式、螺旋扫描模式完成冠状动脉和胸主动脉扫描;比较两组主观图像质量、客观图像质量(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动脉CT值与CNR)及有效辐射剂量. 结果:两种扫描模式图像质量的主、客观评价无明显差异(P>0.05).两个连续轴位单次扫描组有效剂量(3.3±1.2mSv)较常规三次扫描组(5.6±0.7mSv)降低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5,P=0.003). 结论:在胸痛三联检查中,16cm宽体探测器CT的两个连续轴位一次扫描方案在保障图像质量的条件下,能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胸痛三联征 宽体探测器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辐射剂量 轴位扫描
陈玉环 贾永军 杨琪 于楠 贺太平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 712000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咸阳 712000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 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咸阳 7120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9
2017-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