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观察矽肺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将不同时间的矽肺模型大鼠PET-CT影像与病理切片比照,确定小动物PET-CT动态观察活体大鼠矽肺模型的可行性. 方法:通过气管内注射二氧化硅悬液的方法制作大鼠矽肺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造模后第1~8周每周分别随机抽取3只模型鼠和对照鼠进行PET-CT扫描,扫描后处死取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并进行HE染色.对比观察PET-CT图像和同一时间点的病理切片. 结果:大鼠造模后1~3周,PET-CT显示肺组织对18F-FDG有摄取,随时间延长减弱,CT影像主要表现为肺部云雾状片状影,病理切片显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腔内渗出水肿.第4~6周,PET-CT未见明显肺组织对18F-FDG摄取,CT影像提示肺部逐渐出现密度增高的细小颗粒影,病理切片镜下可见大量细胞性矽结节形成并逐渐向纤维性矽结节转化,肺泡上皮和肺血管壁增厚,毛细血管扩张.7~8周后,PET-CT未见肺组织摄取18F-FDG,CT影像提示颗粒影稍有增粗,病理见矽结节融合成片,肺泡结构严重破坏. 结论:小动物PET-CT能较好观察矽肺模型大鼠早期炎症和晚期纤维化,可作为动态追踪矽肺大鼠模型的实验方法.
矽肺 肺部病变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可行性分析
张应洵 黄明 陆丰荣 宋向荣 燕玲 李瑞文 黄永顺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300;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4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300
国内会议
哈尔滨
中文
1-10
2016-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