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巯基丙磺酸钠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分析
NA-DMPS是一种含有巯基的络合剂,是目前常用于治疗汞、砷等的急、慢性中毒的主要药物,其中,以驱汞的效果最好,是治疗汞中毒的首选药物。NA-DMPS为低分子量的药物,属半抗原,进入机体与某些大分子如蛋白质等载体结合后形成半抗原—载体结合物,从而引起机体对该种药物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过敏反应是NA-DMPS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早期反应之一,药物性皮疹及发热为NA-DMPS最常见的过敏表现。我院目前使用NA-DMPS进行驱汞治疗的患者近千人,除2004年出现2例严重过敏反应,均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外,本文为我院第1例全身广泛性的皮肤粘膜过敏反应病例。在既往病例中,使用NA-DMPS出现皮疹后,给予激素及抗过敏的药物治疗后,皮疹约30min消失,停用NA-DMPS后患者皮疹消失,不再出现。过敏反应的复发一般是在再次使用NA-DMPS之后。在本文中,发现患者出现全身皮肤的斑疹、丘疹等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与袁娟等报道的33例砷中毒患者使用NA-DMPS后出现皮疹情况一致。此外,本文患者还出现了结膜充血、严重的口腔溃烂、阴部瘙痒及尿痛等粘膜反应情况;在停用NA-DMPS的5d后,仍然出现了以瘙痒、皮疹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的复发,这种复杂的过敏反应临床病例,不但在我院的日常诊疗中鲜有发生,在以往的文献中也少有发现类似报道。众多文献提示在使用NA-DMPS过程中,引发的过敏反应可以发生在治疗的任意疗程,不但发病的时间毫无规律可循,而且发病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极易与其他有类似症状的疾病混淆,需要临床医生提高警惕。有文献提示在临床使用二巯基丙磺酸钠驱汞治疗时,以第3疗程为关键疗程,如需继续第4疗程驱汞治疗,应严格控制,间隔一段时间再继续,可以避免患者在临床驱汞治疗中由于疗程次数的增加、药量累积等因素发生药疹反应。此外,曾有报道,使用NA-DMPS所致过敏性皮炎,似与患者过敏体质有一定关联,如报道中提到的患者有饮用加温白酒后,出现全身皮肤红斑瘙痒现象,在NA-DMPS驱汞的过程中出现了过敏性皮炎。这就说明某些特殊体质,包括过敏体质的人群在使用NA-DMPS治疗后,出现过敏性皮炎甚至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的概率可能会有所增加。本例患者自诉有疤痕体质,在使用NA-DMPS后出现如此复杂、罕见的过敏反应情况,甚至在停用NA-DMPS的情况下仍然出现皮疹的复发,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值得继续深入探讨。
二巯基丙磺酸钠 临床应用 过敏反应 表现形式
邱诗宝 时庆华
江西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南昌 江西 330006
国内会议
哈尔滨
中文
1-3
2016-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