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发病初期头颅CT扫描的重要性在于排除脑出血,但在脑梗死的早期CT无异常发现,起病24一28小时后梗死区呈明显低密度改变,无占位效应。而MRI在发病后4小时即可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或MR血管成像可显示脑内大动脉的病变部位和性质。显示脑动脉狭窄、闭塞或扭曲部位和程度。对发病初期的脑缺血患者应给予积极的内科治疗,目的在于阻止脑缺血的进一步发展,减轻脑损害。应根据患者不同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等情况确定治疗方案,给予个体化治疗。
缺血性卒中 病理机制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杨华
贵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贵州医科大学脑神经科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贵州省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全国脑血管病高峰论坛
贵州遵义
中文
90-92
2015-03-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