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紙寫本在日本的流傳簡述
在古代,中国写本中曾有饰有华丽装饰的各种写本,其所用的纸张各式各样,从汉代造纸伊始,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现了缤纷鲜艳并且别具意匠的纸张.尔后,在造纸技术不断发展之下,从单纯的写本也逐渐产生了具备装饰的写本.其中所谓的”绀纸金泥经”即为代表,由于该种写本由寺庙保存下来,到如今仍有一些残存可见.但是,”五色纸写本”在中国国内则是寥寥无几,仅能在敦煌遗书见到一卷,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S4324).反观,日本国内却还有不少的五色纸写本保存至今,并且提供给人们难能可贵的实物标本. 在正仓院实物中就有保存着几种奈良时代的五色纸写本,如:《王勃诗序》(庆云四年、707年)、光明皇后(701-760)亲笔写的《杜家立成》等,另外还保存了为数不少且尚未使用过的色纸,由此可见,在8世纪时日本社会已经广泛使用这一种装饰写本。进入平安时代(794-1185)后,五色纸写本更是为当时贵族的审美观所推崇,并且产生了更多数量的五色纸写本。这些写本的内容甚至包括了四部汉籍和佛经。后来随着文化逐渐趋向本土化的潮流之下,也应用到《和汉朗咏集》等书,以及用假名所写成的和歌等。在《御堂关白记》、《小右记》、《中右记》等平安时代贵族的日记中就经常提到关于五色纸写本的制作方式及过程,想必这也是他们玩赏的对象之一。虽然平安时代朝廷与贵族社会之间五色纸写本很受欢迎,但其流通范围并不拘限于高官贵族,现在偶尔也能在一些地方寺庙中发现五色纸写经的存在,然而,地方寺庙是不可能由自己来制作此种写经,必定是经过某种途径,或是直接来自于京都贵族所藏的写本。 无论如何,五色纸写本并非日本所发明,而是自隋唐时期的中国所传入的。在这个意义上,日本国内目前所保存的不少标本,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这独具一格的中国古代装饰写本样武。
文献学 五色纸写本 日本
高田時雄
日本京都大学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2-2
2015-10-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