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西方古典文献所记通往中国的路线与中国地理认知

自希腊罗马至拜占庭早期,西方古典时代的中国地理认知主要通过草原、绿洲、海上三条路线,因其记载不详,学界解读多有夸大之处.事实上,此时西方人在北方的足迹到了黑海北岸的斯基泰地区,并通过斯基秦人了解到中亚的信息;亚历山大东征至中亚河中地区,西方人由此地而了解到赛里斯国,但因中亚高山阻隔,其可靠的中国地理认知止步于帕米尔以东的新疆一带;自亚历山大征至印度,西方人沿印度、东南亚海路了解到秦尼国,其可靠地理认知约至东南亚、南海一带.西方古典文献仅能认识到赛里斯国、秦尼国之间似有联系,却未能认清两者大体上均可被视作”中国方向”的地理认知,而因认识路径问题将中国视作南北两个不同国家.

丝绸之路 赛里斯国 秦尼国 中国地理认知 西方古典时代

王永杰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国内会议

“丝路文明传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杭州

中文

146-158

2015-10-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