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酒精性肝硬化和乙肝后肝硬化营养状况的对比分析

目的:本研究在于对酒精性肝硬化和乙肝肝硬化所呈现的营养状况是否不同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从而为下一步的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可参考信息. 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院既往住院病例173例,酒精性肝硬化103例,乙肝肝硬化70例,根据人体测量指数和实验室检查对营养状况进行评估,营养风险筛查2002表(NRS2002)评估患者营养风险.均值的比较用t检验和或方差分析和或非参数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 结果:以BMI为标准,child-pugh分级越高,营养不良发生率越高(A级33.33%,B级44.83%,C级57.38%).child-pugh分级不同,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白细胞、总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MCV、纤维蛋白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肌酐、血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级中有营养风险占55.56%,B级中占98.28%,C级中占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BMI为标准,酒精性肝硬化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乙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57.28%,乙肝肝硬化40.00%);根据不同的病因,白蛋白、血钙、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M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硬化A级中有营养风险占70.97%,乙肝肝硬化A级中有营养风险占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5). 结论:在此项研究中,肝硬化级别越高,营养不良呈现的比例越高.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比乙肝肝硬化患者较早呈现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的缺乏.

酒精性肝硬化 乙肝肝硬化 营养状况 风险评估

汤斌斌 吴金明 朱德斌 陆东东 张梦芹 王秀燕 金嵘 黄智铭 吴建胜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国内会议

第八届浙江国际消化病学术大会暨美国胃肠病协会第二届中国学术论坛

浙江绍兴

中文

70-81

2015-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