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慢性胃炎新分类方法和治疗现状-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调查

目的:了解浙江省慢性胃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诊断标准,探讨按病因(幽门螺杆菌相关和不相关)、内镜(糜烂和非糜烂胃炎)和病理(萎缩性和非萎缩性胃炎)进行慢性胃炎新分类的临床价值. 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2011年10月-2013年12月882例慢性胃炎患者,了解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内镜和病理符合率. 结果:共八地区30家医院同期收集882例慢性胃炎患者,结果发现:(1)病因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占48%,非幽门螺杆菌中主要病因包括NSAID药物2%,酒精9%,胆汁反流5%,饮食不当19%,吸烟7%,其他10%;(2)既往胃镜诊断标准中,使用新悉尼标准为43.48%,井冈山标准27.09%,大连内镜诊断标准3.01%,上海慢性胃炎标准25.42%,其他1%;(3)按照既往胃镜诊断标准,萎缩性胃炎的内镜和病理诊断的一致率为57.8%,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分类中萎缩占15.23%,肠化占27.75%,异型增生占4%.(4)按内镜分为糜烂性胃炎和非糜烂性胃炎,其病理诊断萎缩的分别为46.3%和47.3%,胃镜所见糜烂诊断为病理萎缩的符合率为65.2%. 结论:浙江省慢性胃炎目前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其萎缩性胃炎的内镜和病理诊断的一致率为57.8%。按内镜分为糜烂性胃炎和非糜烂性胃炎,胃镜所见糜烂诊断为病理萎缩的符合率为65.2%。按病因(幽门螺杆菌相关和不相关)、内镜(糜烂和非糜烂胃炎)和病理(萎缩性和非萎缩性胃炎)进行慢性胃炎新分类有一定临床价值。

慢性胃炎 分类标准 流行病学特征 内镜检查 病理符合率

王良静 林正铧 李均 陈淑洁 姒健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胃肠病研究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胃肠病研究所

国内会议

第八届浙江国际消化病学术大会暨美国胃肠病协会第二届中国学术论坛

浙江绍兴

中文

349-349

2015-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