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细胞靶向超声分子成像评价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T淋巴细胞浸润是急性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中心环节,本研究拟用T淋巴细胞靶向超声分子成像早期检测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方法:将一定比例的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DSPC)、生物素化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PEG2000-biotin)溶解于氯仿后,采用薄膜水化-机械振荡法制备脂质微泡造影剂,通过低速离心对纳米级微泡进行分离。利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制备携带CD3单抗的靶向纳泡(NB CD3)和携带同型对照抗体的非靶向纳泡(NB CON)。分析纳泡大小、形态、zeta电位、浓度及稳定性;体外抗原孵育及体细胞黏附实验检测纳泡靶向黏附能力;利用成年雄性 BrownNorway和 Lewis大鼠制备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分别经尾静脉注入 NB CD3和 NB CON,飞利浦 IU22、L12-15线阵探头对移植心脏进行超声造影成像,用QLab软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超声成像结束,取移植心脏切片,免疫组化分析T细胞浸润程度,并将超声成像结果与病理结果做相关性分析。 结果:在同种移植大鼠中,局部粘附的 NBCD3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NBcon,而在同系移植大鼠,二者的信号强度无明显差异。同时,NBCD3在同种移植大鼠中的信号强度也明显高于其在同系移植大鼠中的信号强度,该结果表明相比于同系移植,同种移植大鼠心肌中有更多的T淋巴细胞浸润,并且该结果也被免疫组化的结果证实。此外,NBCD3的信号强度与移植物中T淋巴细胞的数目呈正相关。 结论:总之,T淋巴细胞靶向超声分子成像能够评价急性移植排斥反应中T淋巴细胞的浸润,可以用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无创监测。
心脏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T淋巴细胞浸润 无创监测 超声成像
张丽 刘金凤 陈逸寒 谢明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协和医院超声影像科 武汉430022
国内会议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厦门
中文
146-147
2018-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