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超声造影及ARFI检查判定肝泡状棘楸蚴病移行带边界及活性研究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与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判定肝泡状棘球蚴病移行带边界和活性研究.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27例肝泡状球蚴病患者超声造影和二维声图像特征,及应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测量泡球蚴病灶实质、病灶周边移行区和周围肝脏组织的剪切波速度. 结果:二维超声:泡球蚴病灶图像显示回声不均偏中高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最大切面面积为(6.08±4.47)cm2。超声造影:27个泡球蚴病灶内部整个造影三期均未见造影剂充盈,呈”黑洞征”,病灶周边呈环状增强,呈”快进慢出”。最大切面面积为(8.87±4.83)cm2,超声造影泡球蚴病灶面积大于二维超声面积(P<0.05)。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27个泡球蚴病灶实质、病灶周边移行区和周围肝脏组织的平均剪切波速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之间平均剪切波速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造影及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检查能判定肝泡状棘球蚴病灶移行带边界及活力状态,对指导治疗、判定疗效和预测预后颇有价值。

肝泡状棘楸蚴病 移行带边界 活性评估 超声造影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张玉英 马钦风 陈鲜霞 应春花 马有良 黎娉 高莉 宋海红 应秋萍

青海省人民医院超声科

国内会议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厦门

中文

516-517

2018-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