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CT/MRI融合超声造影对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均难以显示的肝脏局灶性病变(直径≤2cm)的检测价值

目的:评价及探讨融合超声造影技术对CT/MRI中显示清楚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均难以显示的直径≤2cm的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测价值. 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来院就诊的CT/MRI显示清楚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均难以显示直径≤2cm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43例56个病灶,进行CT/MRI融合超声造影技术.患者平卧在检查床上,保持体位与做CT/MRI时一致,选择病灶及肝内血管均显示清楚的CT/MRI图像采用内定标法与超声图像融合对位,解剖定标点采用门脉右支分支或门脉左支的二级分支,两种图像叠加后测量同一解剖结构间距离差别在5mm以内为融合成功,3次对位后仍未达到上述要求为融合失败。判断病灶检出成功标准:融合成像时病灶位置与CT/MRI图像中病灶位置一致且满足以下任一标准:1.二维图像病灶与周围组织回声强弱显著差异2.超声造影时任何一时相病灶与周围组织回声强弱显著差异,则定为病灶检出成功。所有病灶CT/MRI检查与融合成像间隔时间均在一个月之内。56个病灶均依据手术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证实原发性肝癌33个(复发性肝癌24个),转移性肝癌15个,肝脏良性病变8个。记录每个病灶的基本特征(大小、深度、部位、周围背景)、融合超声造影病灶增强模式及病灶检出情况。 结果:56个病灶,CT/MRI图像中病灶直径5-19mm,平均(11.5±4.0)mm,病灶距体表的深度2.1-10.7cm,平均(5.6±2.6)cm。行CT/MRI融合超声造影,检出率85.7%(48/56),其中2个病灶融合成像下二维超声回声与周围组织显著差异,超声造影回声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差异,余46个病灶超声造影回声与周围组织有显著差异。未检出8个病灶(14.3%,8/56),其中6个病灶位于肝脏边缘(2个病灶受胃肠气遮盖,3个病灶位置过高近隔顶而受肺气遮盖,1个病灶受肋骨声影遮盖)而无法显示,另2病灶由于肝脏背景回声杂乱灌注不均(1个患者血吸虫病肝;1个患者肝脏多次行速锋刀治疗),二维及造影回声与周围组织差异不明显。融合超声造影检出组与未检出组病灶平均直径分别为(11.6±4.1)mm、(11.4±4.2)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1);检出组与未检出组病灶平均深度分别为(5.6±2.6)cm、(6.1±2.7)c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2)。根据匹配CT/MRI序列评定,无增强序列组(n=30,T2序列28个,DWI序列2个)与增强序列组(n=26,CT增强5个,MRI增强21个)融合超声造影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0.0%(24/30)、92.3%(24/26),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352)。 结论:CT/MRI融合超声造影技术可明显提高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均难以显示的直径≤2cm的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用于定位的CT/MRI图像,只要病灶及肝内血管均显示清楚,不同的匹配序列均可获得较高的病灶检出率。

肝脏局灶性病变 超声造影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检出率

吴晓贝 李开艳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武汉430030

国内会议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厦门

中文

538-539

2018-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