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流成像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在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RA活动期患者于治疗前后行腕关节超声检查,分别用SMI及能量多普勒(PDI)对滑膜血流进行半定量评分,同时记录患者C反应蛋白(CRP)检测值及28个关节活动度评分(DAS28).结果:35例患者70个腕关节中,治疗前SMI血流模式下滑膜显示率为85.17%,PDI血流模式下滑膜显示率为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种血流模式的滑膜内血流信号分级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能够显著提高RA患者滑膜血流显示率,更好地反映疾病活动性及评价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治疗 微血流成像 疗效评价
李英梅 刘佳 田哲
大连市中心医院超声诊断科 116033
国内会议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厦门
中文
1081-1081
2018-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