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超声及CEUS诊断肺周围性病变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及CEUS在肺周围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因胸部CT发现存在肺周围性病变的患者120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采用常规超声检查明确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回声、血流信号及与毗邻组织的关系;通过CEUS检查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增强程度、增强均匀度,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获得相关参数,包括病灶的始增时间(RT)、峰值强度(PI)、平均渡越时间(MTT)、曲线下面积(AUC)、半洗出时间(TPH)、下降支斜率(DS)、开始廓清时间,并对良恶性病灶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20例患者中,良性52例,其中炎性病变41例,结核病变10例,肺脓肿1例;恶性68例,其中鳞癌38例,腺癌20例,小细胞癌6例,淋巴瘤4例。52例良性病变患者中,46例呈楔形或类三角形,3例呈类圆形,3例呈不规则形;68例恶性病变患者中,9例呈楔形或类三角形,41例呈类圆形,18例呈不规则形。良恶性病变的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67,P<0.001);良恶性病变时间-强度曲线参数比较,良性病变造影剂RT快于恶性病变(P<0.05),良性病变相对恶性病变呈”快进”;良性病变DS低于恶性病变(P<0.05);良性病变开始廓清时间慢于恶性病变(P<0.05),呈”慢退”型。而良恶性病变的PI、MTT、AUC、TPH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3例患者病变形态呈楔形或类三角形,造影病灶始增时间为3s,但病灶中央均出现类圆形低增强区,且低增强区的始增时间约8s,后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术,穿取病灶内低增强区,病理为腺癌。 结论:常规超声和CEUS可为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肺周围性病变 常规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影像学特征
张诚 周爱云 吴正华 胡美娟 黄文孜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 南昌330006
国内会议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厦门
中文
1127-1128
2018-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