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航空γ能谱测量系统的研制
航空放射性测量始于20世纪40年代,最初使用盖革-米勒计数管仅作放射性总量测量.NaI(Tl)探测器在20世纪50年代研制成功,随后四道(总量-TC、钾-K、铀-U、针-Th)、多道(256道)航空γ能谱测量仪问世.目前无人机超低空飞行技术已趋于成熟,搭载航空γ能谱测量系统用于航空放射性测量前景广阔,特别是在核应急应用中优势更为明显.但无人机有效载荷及空间很小,传统仪器的体积、重量均与无人机无法匹配.新研制的无人机航空γ能谱测量系统充分利用了高度集成的微处理技术,在无人机上已完成8000测线千米的资源调查测量,应用效果较好.
放射性矿床 地质勘探 无人机 航空γ能谱测量系统
刘士凯 胡明考 李江坤 李艺舟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02;铀资源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050002
国内会议
四川绵阳
中文
10-15
2015-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