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异位骨化动物模型
异位骨化,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没有骨组织的软组织内形成板层骨,常常使受累的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异位骨化可分为遗传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异位骨化最常见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和骨盆骨折,遗传性异位骨化则常见于中轴骨,但也可以影响其它关节.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对异位骨化的病理生理认识不断加深,相应的药物等预防和治疗研究也有了长足进展.虽然遗传性异位骨化的动物模型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与继发性异位骨化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继发性异位骨化常用的动物模型有6种.不同的模型仅反应了异位骨化的某一部分特征,因此实验设计时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很重要.本文就继发性异位骨化动物模型的历史、主要特点、重要的生化和病理生理学变化作一综述,目前继发性HO的6种动物模型,多数仅反应了人类HO的一部分或某些特性。这些动物模型的可重复性和临床相关性比较复杂。对那些利用与人HO相关性较差的动物模型得到的研究结果应该仔细斟酌,因为其结论未必适用于人。为了更好地了解HO的发病机制,需要更多的以发病机制为基础的动物模型,如髓部手术模型和爆炸性截肢模型。在HO的研究中,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通过动物实验得出结论时还应该了解每个具体模型的局限性,
继发性异位骨化 发病机制 临床实验
闵红巍 刘克敏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骨关节康复科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38-242
2015-09-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