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的fMRI机制研究
目前,脑血管疾病是中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死亡率大大降低,但致残率很高,大量的偏瘫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脑卒中造成的功能障碍以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在肢体功能恢复的过程中,上肢的功能恢复远慢于下肢的功能恢复.其中瘫痪侧手的功能又是脑卒中患者功能最薄弱的方面.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是一种由肌电生物反馈介导的低频电刺激.这种治疗方法的运动学习原理涉及重复训练与感觉运动结合,既可产生由随意运动诱发的模式化的,反复的被动活动,又可加强本体感觉的生物反馈,有助于运动皮层功能的重组. 研究目标:比较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于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动能恢复的差异;探讨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机制。 研究对象及方法:21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组(试验1组)8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试验2组)7人,常规康复治疗组6人,三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组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肌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在进行常规的治疗上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fMRI进行脑M1区激活强度及患侧M1区偏侧化指数(LI)的检查.观察脑梗死患者拇指主动对掌运动时脑激活区的部位和分布. 研究结果:从功能核磁上看,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组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的偏瘫患者治疗前后的患侧M1区激活强度及M1区的偏侧化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组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患侧M1区偏侧化指数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研究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和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可提高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有助于脑功能的重组,且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较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疗效更佳.
脑卒中 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 神经肌肉电刺激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脑功能
邢亮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004-1014
2015-09-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