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蒙古-鄂霍茨克洋的闭合时间:来自白云母花岗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证据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该区古生代期间以各个微陆块之间的拼合(自西向东包括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佳木斯地块和兴凯地块)以及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为特征.中生代期间,东北地区经历了环太平洋构造体系和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的叠加与改造.相比于古亚洲洋构造体系与环太平洋构造体系,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蒙古—鄂霍茨克洋存在南向俯冲作用.然而,蒙古—鄂霍茨克洋南向俯冲作用何时结束?东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尤其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中生代的花岗岩,其形成是与环太平洋构造体系有关?还是与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有关?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鉴于此,本文对黑龙江省孙吴地区原华力西期的白云母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白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研究认为,侏罗世白云母花岗岩的形成应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闭合过程中的陆—陆碰撞环境有关,而与环太平洋构造体系无关。白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时代(168Ma)限定了蒙古—鄂霍茨克洋在额尔古纳地块西北部的闭合时间应为中侏罗世。

蒙古—鄂霍茨克洋 俯冲作用 闭合时间 白云母花岗岩 锆石年代学 地球化学特征

李宇 许文良 王枫 唐杰 赵硕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