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黑龙江省桃山花岗杂岩体的形成时代与成因

桃山杂岩体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小兴安岭地区,地处黑龙江省铁力市东南10km处,面积约7km2,主体岩石为正长花岗岩,局部相变为碱长花岗岩,片麻状构造,约占杂岩体的95%.其他岩性为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分别侵入到正长花岗岩中,岩体东南部可见基性岩脉侵入正长花岗岩中,基性岩浆与正长花岗岩塑性岩浆发生了混合,导致基性岩脉淬冷成棱角状等不同形态的块体,块体之间被正长花岗岩浆胶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这些花岗质岩石为I型。其中,正长花岗岩类似于张旗定义的南岭型花岗岩,岩浆来源较浅;二长花岗岩类似于张旗定义的埃达克质花岗岩,来源于地壳较深处。这暗示桃山花岗杂岩体中的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是地壳不同深度的岩石同时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基性岩脉的Mg#大于55,来源于地幔岩石部分熔融。明显的岩浆混合现象表明,基性岩浆的板底垫托提供的热量是导致不同深度地壳发生部分熔融的关键所在。底侵的基性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处上行与酸性岩浆房汇合并发生混合作用,从野外现象观察来看,这种混合作用应主要是以机械混合方式为主。石英闪长岩及其包体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工作。

花岗岩 形态特征 岩浆活动 地球化学特征

王广婷 孙德有 敬海鑫 苟军 孙如江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 130061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