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蒙造山带东缘中生代岩浆岩特征与成矿序列
兴蒙造山带东缘经历了古亚洲洋的俯冲消减和闭合、古亚洲洋构造域向环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以及俯冲后陆内伸展等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导致显生宙岩浆岩极为发育,尤以中生代中酸性岩浆岩体分布面积巨大.正因为巨量的中酸性岩浆作用带来大量的成矿流体和成矿元素富集,造就了该区在中生代时期大量有色金属和贵金属(金、银)矿床的形成,成为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包括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和延边成矿区,矿种主要以钼、金、铜、铅、锌、铁、钨为主.其中,钼(铜)和金(铜)多与同期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成岩成矿年代学分析,认为研究区早-中侏罗世的成岩成矿与太平洋板块俯冲相适应,与金(铜)矿床成矿相关的中酸性岩浆岩是早白垩世太平洋板块俯冲后伸展的产物。中生代时期兴蒙造山带东缘主要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影响,在不同时期由于所处俯冲位置的不同导致形成的岩浆岩类型和矿床种类不同。
岩浆岩 地质构造 演化特征 中生代
侯雪刚 孙德有 敬海鑫 杨东光 郭宏宇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 130061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