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别超高压带中两类花岗片麻岩的锆石矿物包体及变质特点
大别山,因含柯石英和金刚石超高压变质带出露的规模巨大和岩石类型齐全而闻名于世.它是三叠纪华南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形成的碰撞型造山带,发育了与大陆俯冲-折返-碰撞过程相关的、不同变质等级的构造岩石单位(徐树桐等,2002),从南到北,大别山造山带主要包括宿松变质带、南大别低温榴辉岩带、中大别超高压变质带、北大别杂岩带及北淮阳带等构造岩石单位.本文探究花岗片麻岩是否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除寻找超高压矿物,还需借以显微分析技术辅助判断其变质过程。本文对中大别两类花岗片麻岩样品中锆石进行微区矿物包体的激光拉曼分析、电子探针分析以及显微镜观察等,发现两类花岗片麻岩在野外产状、锆石形态、矿物包体组合及岩相学特点均存在明显的差异。长石边界发现串珠状构造。多相固体包裹体及显微结构等均为第二类片麻岩在大陆碰撞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提供了岩石学证据,证明岩石在折返过程中可能发生退变质作用从而不易保存和识别超高压矿物,但仍需系统的岩石学和p-T轨迹研究而予以查明。因此,中大别超高压带中存在含柯石英的超高压花岗片麻岩和没有超高压变质记录的变质花岗岩两类花岗质正变质岩。
花岗片麻岩 岩相学 矿物包体 高压变质
姜为佳 刘贻灿 李远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 230026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