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秦家屯油田秦东区块储层非均质特征及综合评价

秦家屯油田目的层段位于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末端,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为主,这些砂体直接延伸到深湖沉积体系中,与生油岩呈镶嵌状接触,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F1号断层横切砂体,形成了低幅背斜构造,背斜圈闭与砂体的合理配置关系,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但是由于多分支物源的叠加,不同沉积微相,厚度不同、物性不同、非均质性不同,所处构造位置和纵向位置不同,含油性和对储量的控制程度存在很大差别.沉积微相、成岩作用、构造、断层、油层微型构造及流体性质等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油藏内部具有不均一性,影响流体渗流,控制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储层非均质性是油藏地质模型的核心内容,它是研究油、水运动规律、动态分析、开发方案设计和调整方案的重要地质依据,也是揭示油藏剩余油形成与分布规律的最基本因素。储层的非均质性主要表现在岩性、物性、含油性和夹层以及原油性质分布的不均一性等各个方面,这些方面都对流体特征有一定的影响,但其间又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传统的研究方法是利用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级差以及隔层和夹层参数,从不同侧面表征储层非均质性,揭示油藏的非均质程度。

油气储层 非均质性 评价指标

冯丹 王汉强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